種子機械補貼該如何進行調整與完善
發布日期:2020-01-06 11:34 來源:http://www.ls801.com 點擊:
種子機械補貼該如何進行調整與完善
種子機械是種子物料在場上作業,凈度達到90%以上之后,向著更高商品化的進一步深加工。其中清除種子物料中的各種雜質是種子加工實現商品化的首要環節。人們希望種子的凈度越高越好,但越高難度也就越大,猶如提煉純金,只有99%以上,沒有100%。認識并理解這一規律性,對科學合理的選用種子加工機械,很有必要。下面我們來說說種子機械補貼該如何進行調整與完善。
一、對農業、對農民進行補貼,這是通行的做法,因為農業是基礎產業,具有很大的公共性、社會性,因為人人都要吃飯。各國的通行做法都是對農業給予補貼。在西方歐美地區,農民收入的40以上都是來自于政府補貼。這些年來,中央十分重視農業,補貼也在不斷地大幅增加。去年,財政對農民的直接補貼資金已經達到了1600多億元。與歐美地區相比,我們的直接補貼占到農民的收入只有3左右。無論按照國情、政策,還有WTO的要求,都有很大的補貼空間。
二、上述農業補貼政策在具體實施過程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社會上也有所議論。其中,一個主要的議論就是說這些補貼補給農民之后,有些農民不種地了,進城打工了,還拿到補貼,而種地的人反而沒有拿到補貼。種糧補貼政策的初衷是補貼給種糧農民的,希望誰種糧食就補給誰,但是到了基層,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有困難。因為農民有自主權,今年種糧明年種菜,自己說了算,很難考核,而且考核成本非常高。所以,多數地方的做法都是直接把這個補貼款按照承包地的畝數打到農民的卡里。當前,多數農戶還是種糧的,不種糧甚至不種地的農民得到補貼的比例還是比較偏小的。
三、現在如果采取其他的方式,還沒有這個方式簡便。對農民來說,他的承包地流轉出去了,這個補貼款如何分配,流轉者和被流轉者之間是可以商量的。農民將土地的補貼款與土地流轉的租金結合起來,處理了各自的問題。